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
2017-07-19 00:00
来源:本站
2014年9月,“第二届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”评选结果新鲜出炉,玫瑰园地产公司执行董事姚国庆赫然在册。这是中国慈善事业规格最高、评比条件最严格、影响力最大的慈善评选,也是一项赢得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慈善活动,入选者无不心系一方,慈善一域。
或许在很多人看来,姚国庆获此殊荣理所当然。姚国庆富有传奇的一生,一半奉献给他的玫瑰事业,一半奉献给了慈善事业,他用执著和热忱,诠释何为责任、担当和大爱。出身农家的他,将原只有十几人的小企业发展为拥有资产总值上亿元、职工上百名的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,创造了眉山地产开发第一品牌;日理万机的他,数十年如一日,把乐善好施作为自己人生道德修养的一种升华,在资助家乡发展建设、扶贫帮困上十分慷慨,一掷万金……在公众面前,他是睿智精明、功成名就、热心公益的企业家;在朋友面前,他是热爱生活的时尚达人,是值得尊敬信赖的好大哥;在公司员工面前,他是豁达乐观、关爱下属的好领导。他用理想和激情,慷慨地分享自己的财富和成功,用实际行动造福桑梓,回报社会,是眉山慈善的领军人物。
正如星辰之如夜幕,他汇聚了一身正能量,传递着光和热,点亮了诗书城。
创业•奠定慈善的“基石”
——天道酬勤,叩开财富之门
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是的,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,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艰难岁月,都曾经历过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难。
1952年,姚国庆出生在眉山太和镇镇江乡仙桥村的一户普通农家,12岁之前,他几乎没有穿过鞋子。家庭的贫寒,年少的艰辛,让他从小就有一颗坚韧、勇敢而不甘于平凡的心。1969年,他应征入伍,在部队里锤炼8年,他不仅养成了铁的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,还学到了毕生都受用的知识和技能,获益无穷。退伍前夕,他将军帽上的红五角星取下留存至今,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名军人的传统、作风和习惯。
带着这颗“红心”,他开始涉足商海,先后贩卖过米糠、蔬菜、水果,做过服装生意,办过滑石粉厂、封口胶厂和磷肥厂,还做过木材生意。由于缺乏资金和经验,他的每一次尝试背后,都有一段辛酸的经历,但每一段磨砺,都推动着他执着向前。做木材生意时,在甘孜海拔3000多米的深山老林里,连续3个月,忍受着高原反应的不适,吃着煮不熟的夹生饭,啃着咸菜疙瘩,睡着潮湿的被褥购买木材。历经千辛万苦,好不容易将木材水运到江苏南通,不料一夜醒来,因涨水,卸在江边的木材被冲走了大部分。眼看着一家人省吃俭用辛苦攒下的钱,连同借来的40多万元就此打了“水漂”,妻子当时就绝望得要跳河。他一把抱住妻子,说:“我们从哪里跌倒,就从哪里爬起来。天无绝人之路。”劝下妻子后,俩人两手空空、身心疲惫地回到眉山大北街不足30平米的小屋。刚一进门,丈母娘又心疼又生气地说:“你们在外就是捡金子也该回来了嘛!”原来,当天就是大年三十,可家里的米缸是空的,油瓶是干的,家徒四壁。夫妻俩对望一眼,又倦又愧。这时,3岁的女儿眼巴巴地望着妈妈问:“为什么别人家的阳台上挂满了香肠腊肉,我们家里啥都没有呢?”一句童真的问话,让一家人在大年三十晚上抱头痛哭……
每当提起这些难忘的往事,姚国庆的眼中都会隐隐地泛出泪光。他感叹地说:“世人都知道我现在的荣耀,却不知道我曾经流下的汗水和泪水,更不知道财富前身是辛酸。”
不过,创业虽苦累,但军人特有的顽强拼搏气质和不服输精神,使他永远敢为人先,宽容失败,跌倒了重新再来。经过十多年零散的实体经营,他积累了丰富的“商海”战略,1992年,他创办庆林饲料厂,一举获得成功,由此叩开了人生财富的大门,为自己的慈善事业铺筑了牢固的“基石”。
责任•追寻慈善的“本源”
——做强企业,全力回报社会
在姚国庆看来,作为一家民营企业,不断做大做强,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,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,也是企业家实现自我价值、履行社会责任和使命的一种方式,更是他的慈善事业的“本源”。
如何做大做强企业?作为企业的领军人,他自有一套自己的“生意经”:要敢于冒险、善于创新,诚信经营,打造核心竞争力。
1998年,他凭借商人的敏锐嗅觉,看准眉山城市发展的时机,毅然剥离其他产业,一心投身房地产开发,以30万元一亩的价格购买了现在的玫瑰园1期土地。面对同行业不少恶性竞争,他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,剑走偏锋,大胆投入,借鉴成都房地产市场的先进经验,采取正规化管理和规模化运作。为了营造舒适宜居的小区环境,他率先引入了物业管理概念,并亲自抓物业管理,将人性化、人情味完美地体现在玫瑰园的各个角落。果不其然,玫瑰园1期230套住房在3个月之内一售而空,而房价也从当时的350元/平方米拉升到了600元/平方米。
玫瑰园1期的热销和成功,让他认定了房地产开发的道路。 “我们不仅要做项目,还要做企业;我不但是开发商,更要做企业家!”这是他引领玫瑰园前行所秉承的宗旨。
企业稳健、快速发展,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厚重的责任和使命。玫瑰园17期•眉州公馆原定于今年9月30日交房,可是,受4个月断道施工及天气影响,直到今年7月,还有半年的工期未完成,有的业主还是担心不能如期收房入住。面对外界的质疑,他感到了来自内心的前所未有的压力。“不能失信于业主、失信于党和政府!哪怕是增加成本,哪怕是掉几斤肉,也必须保质保量地如期交房!”为此,他亲自蹲守项目工地,一干就是65天,为工人送雨衣、打饭,和大家同吃同劳动,晴天一身汗,雨天一身泥,为抢时间,他经常加班到深夜,甚至通宵。“姚总亲自来工地,和我们一起干活,真的太感动了!”工人们倍受鼓舞,士气高涨。9月30日,当业主如约领到钥匙,他才松了口气。
“江河之水,驰涌滑漏,席地长远,无枯竭之流,本源盛矣。”正是凭借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16年过去,玫瑰园“北扩东进”,已开发了17个住宅项目,开发量超过160万平方米,成功打造眉山城区红星路、裴城路、环湖路三条商业干线,大力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,成为眉山房地产开发的翘楚,连续十多年被评为“眉山市纳税明星企业”、“眉山市守信用重合同企业”、“眉山市东坡区百企联百村工作示范企业”,被眉山市人民政府授予“眉山城区房地产开发突出贡献奖”。而姚国庆本人,则先后被评为“眉山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”、眉山市首届非公有制经济“十大杰出人物”、实现伟大中国梦“先进人士”等,各种成就和荣誉纷至沓来,他却宠辱不惊:“党和社会给我的荣誉,既是对我的认同,也是给我的动力。”
感恩•传递慈善的“力量”
——投身公益,用慈善扛起企业家的担当
赠人玫瑰,手留余香。无论是籍籍无名的青年时期,还是资产过亿的现当下,姚国庆都坚守这样的做人理念,也坚持尽自己所能,用心去帮助别人。
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姚国庆就已经是当地小有名气的“热心人”——深夜,他将倒在路边的车祸受伤者送到医院,并垫付了巨额医药费;酷暑,他脱下自己的鞋子,送给因突发羊癫疯而丢了鞋子的陌生人,自己光着脚丫回家;寒冬,他跳进臭水沟里,帮人抬车子,得知车主的钱包还在臭水沟里,他二话不说又下去摸了上来……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。几十年过去,当年的热心助人事迹,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、广为流传。
如今,身为玫瑰帝国的“掌门人”,他自有一套财富观和人生观。“财富如水。如果你有一杯水,你可以独自享用;如果你有一桶水,你可以存放家中;但如果你有一条河,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。”姚国庆很认同中国首善陈光标的这句慈善宣言,他常说:人生在世,头顶一片天,脚踏一方地,一定要左肩扛家庭,右肩扛社会。为此,他愿意用自己创造的财富去关爱社会、回报社会,扛起企业家的担当。
2009年9月,6岁小女孩金洪不慎跌入高汤锅,导致全身60%重度烫伤,生命垂危。媒体报道后,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经过一个多月的募捐,共筹得资金3万元。10月23日,小金洪病情恶化,急需转院前往成都接受手术治疗。可为了治病,小金洪家中早已一贫如洗,而之前捐的3万元钱也在一个多月的治疗中所剩无几。再不转院送往成都接受手术,小金洪性命不保。但是没有钱怎么办?肝肠寸断的母亲叶齐英在记者的提议下,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打通了姚国庆的电话。“喂?有多严重?在哪里?好,我马上过来!”电话1分钟,开车5分钟,在总共不到10分钟的时间内,刚从成都回到办公室的姚国庆没有来得及喝一口水,立刻和女儿赶到了小女孩的病房。看到躺在病床上血肉模糊的小女孩,他的眼睛湿润了,拿出身上所有的现金(共计4万元)交到叶齐英手中:“好好照顾孩子……”在他的及时资助下,当天下午,小金洪被送往成都武警消防总医院接受治疗,脱离了生命危险……
姚国庆的家乡在太和镇,了解到家乡人民群众生活休闲资源匮乏,想建公共活动场所,他二话不说,出资50万元修建了一个音乐广场,出资15万元修建太和仙桥村村委会办公室和老年协会。这样的义举不在少数:2007年,捐资20万元资助贫困优秀生上学;2008年,“5.12”汶川大地震和“4.20”芦山地震,他带头筹款并亲自赴灾区救济灾民;2009年,“莫拉克”台风袭击,沿海人民经济财产遭受了重大损失,他通过市工商联捐资数十万,支援受灾民众。不仅如此,光彩事业每年的慈善捐助,他无一缺席;员工病重,他亲自联系专家教授并驾车接送直至痊愈;兄弟企业发展遭遇资金瓶颈,他二话不说出手相帮;为保护千年古城墙,他主动捐出古城墙及周边整治工程用地约7.5亩,先后五次召集省、市两级文物专家,就保护方案进行评审,并对整个古城墙的保护与整治工程进行全程投资捐建……据统计,近年来,他累计捐资、捐款达2600多万元。
一次次雪中送炭、身体力行,是他作为本土企业家的感恩之心、反哺之情。这样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,可这样的事情在他看来却是份内之事。他由衷地说:“一路走来,我靠的是党的政策、家人的不离不弃、朋友的厚爱关怀、员工的精诚奉献,还有自己坚持理想奋斗到底的信念。今时今日,我应该感恩社会。我是眉山人民的儿子,是眉山这片热土养育了我,成就了今天的我。能够建设家乡,回报家乡,帮助家乡人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!”
传承•升华慈善的“内涵”
——以身作则,推动眉山慈善事业发展
作为一名企业家,姚国庆带领着玫瑰园团队收获了利益,创造了财富;作为一名普通的眉山人,他用自己的力量来无私帮助身边的人,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;更难能可贵的是,作为一名公众人物,他以身作则,数十年如一日,积极传递爱心,担负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。
事实上,他拥有多重社会身份:眉山市政协常委、市慈善总会副会长、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、市房地产业协会常务委员、市规划协会副会长。对他来说,这些身份,是党和社会对自己的肯定,更是一种信任。因此,他总是积极践行自己各种身份的责任和义务,更是把慈善当成事业来经营。
在担任市慈善总会第三任执行会长期间,他关心关爱农村贫困老党员,投入资金60万元,与市慈善总会设立“玫瑰园农村贫困老党员慈善救助基金”,帮扶全市农村贫困老党员430余人。“这些老党员为社会发展奉献了青春和热血,如今老了,有的病、残、伤、痛,更需要社会的关心、关爱和关注。我虽然不是党员,但希望能凭借自己的能力,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发挥民间的力量,传递爱心,为党和政府分忧。”
把自己的财富主动拿给别人分享,这需要勇气,也体现了一种大智慧。在社会道德不断滑坡,慈善事业屡遭质疑、诟病时,我们需要的不是低调的慈善家,而是真正的慈善人。希望他们可以让人们看到慈善的并未远离,可以让趋冷的慈善有所改观,然后传导至普通人的心中。慈善不是临场作秀,不是一时一地的冲动和热情,需要长久的付出和坚持。然而,随着慈善事业的深入,他越来越觉得,个人的力量实在有限,必须发动身边人的人来参与慈善事业,众人拾柴火焰高,全社会共同努力,让世界变成真正美好的人间。
为此,他主动邀请身边的朋友为他提供救助线索,一旦核实,他必定全力相助;无论平日的工作多忙多累,只要是受助人打来的电话、发来的短信,他都会及时回复。在他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朋友、员工开始投身公益事业。2013年“4.20”芦山地震期间,为传递对灾区人民支持和援助,玫瑰园公司员工在他的带动下踊跃捐款,短短两小时,就捐款7万元。不仅如此,员工的家属、朋友和身在外地出差的员工听闻捐款消息后,也纷纷加入捐款队伍,积极为灾区人民奉献一份爱心,传递一份真情。
日积月累,他的慈善精神和人格魅力为人赢得越来越强的号召力。有例为证:仁寿县10岁小男孩龙刚不慎被电击,严重烧伤,一开始,虽然也有爱心人士组织捐款,但一个多月下来,只有3万余元,对于巨额的治疗费来说是杯水车薪。由于病情的不断恶化,小龙刚不幸被截肢,且后续的治疗费用仍然没有着落。从朋友处得知小龙刚的情况后,他在朋友圈里将此消息发出。在他的带动下,很多朋友,甚至素不相识的陌生人都为小龙刚献爱心,大家你200、我500、他1000,一点一滴的爱心接力,汇聚成大爱的河流……短短10天时间,小龙刚就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捐款32万余元!
笔者注意到,每收到一个朋友发来的汇款单,他都会及时在朋友圈里表示诚挚的谢意。其实,那段时间恰逢眉州公馆抢工期交房、18期•南湖别院项目规划设计的关键时刻,他的日程表排得满满的,压力之大难以想像。可即便如此,他还是会抽出时间去成都看望小龙刚,及时在朋友圈里公布捐款动态。他以一个爱心使者的姿态,汇聚并传递正能量,推动眉山慈善事业的发展。
尾声:
在3年前的60岁生日晚宴上,姚国庆曾经对满座宾客说:“青春是一段悦耳而匆忙的华章。虽然我不再年轻,但我可以一样青春,一样精神!于我而言,生命从60岁开始!”这种豁达乐观让人为之动容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他的生命从60岁开始,也就意味着他将继续传递自己的光和热。让我们为他的精彩人生和慈善事业且行且歌吧!